同心协力,负重致远。2019年1月28日,康采恩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2019年康采恩年会在广州花园酒店一楼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康采恩全体职工欢聚一堂,共贺新春。
(总裁致辞)
播下勤劳的种子,收获幸福的猪年;唱起快乐的歌曲,欢度吉祥的猪年;扬起梦想的风帆,迎来成功的猪年。大会伊始,集团总裁杨森山致新春贺词并对2018年进行了总结和2019年工作进行了布署。
总结2018年公司经营工作:
1.中层以上干部团队及技术团队稳定,同事们舍身取义与企业共荣共存!
2.在集团公司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加强;效率在逐步提高;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在进一步扩大;中层骨干力量正在发挥作用;各项规范管理正在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们的价值观正在趋于大同。
3.统一思想,正视现状,这历来都是我们集团的核心价值,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务求找到“同志”、“同欲”、“同谋”的价值精神,打造一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有利于个人的幸福的团队,实现和谐、共赢的共同目标。
展望2019年公司经营方针及核心工作:
1.确保莱泰制药厂八月份前顺利通过GMP认证,确保宝丹制药厂上半年完成10万件猴耳环的生产任务。
2.猴耳环单品销售目标为30万件、全年营收目标为6亿、2019年底前实现终端点数15万家。
3.继续深化营销战略,以省总为领导核心的省区管理理念不变;朝着省公司化发展的方向不变;以总监为职能考核制不变;实现点面结合,继续推行“四定方针”和“八字宪法”,继续深化“1+n发展模式”
4.打造一支强大的kA团队是2019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5.继续培养人才梯队,2018年未完成的人才培训计划继续实施。秉承内部晋升为主、空降为辅管理原则,巩固企业文化传承,只有团队和谐、统一团队核心价值、思想高度稳定、行动统一了,才能真正发挥我们团队的力量。
6.建立内部评价体系,严格考核各种指标,节约成本,开源节流,在生存中求发展,在管理中要效益,过程虽然是艰辛的,复杂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以此为荣,以自觉为己任,就一定能成为一支强有力量的团队,快乐的团队,胜利的团队。
“奋斗,本来就是一个以苦为乐的过程;感情,本来就是双方谅解并包容的结果。小至家庭,大至国家,无一不在这一范畴内,无论个人能力,团队贡献,事业成败,通通来源于此!”杨总裁慷慨激昂地说:“亲爱的同事们,我们以强大的毅力和信心走过了2018,在困难中磨练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一直攻坚克难,所向披靡。”。
接着,集团党总支书记练耀光宣读《关于2018年度康采恩先进典型表彰的决定》,集团高层领导们分别为获得“十年奉献奖”、“优秀员工奖”、“爱企爱岗敬业奖”、“销售五强奖”、“销售黑马将”和“******贡献奖”的同事们颁发了表彰证书及奖金,希望各位同事能再接再厉。
(练书记宣读表彰决定)
伴随着开场舞的引入,2019年康采恩年会拉开了帷幕,歌舞、小提琴演奏、旗袍秀等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博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更有公司精心为所有同事们准备的惊喜,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保证在场的同事们玩得开心,看得欢心。
猪年到来如意绕,欢声笑语风中飘。在杨森山总裁敬酒的关怀声中,品着佳肴美酒。2019年康采恩年会在热烈、激动、欢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了。
表彰合影图集
(十年奉献奖)
(优秀员工奖)
(优秀员工奖)
(爱企爱岗敬业奖)
(销售五强奖)
(销售黑马奖)
(******贡献奖)
文艺节目图集
- [2013-09-05 00:00:00]黄曲霉毒素——婴幼儿食品中的隐形杀手据2013年7月19日广州日报A17版题为《雅因乐婴幼儿配方谷粉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报道,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近期市面销售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检情况,多种婴幼儿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指标检测不合格。乳制品和含乳制品是人类营养的重要来源,对婴幼儿的意义更为重大。婴幼儿不仅对食物的选择面相对狭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毒素更为敏感,受到的伤害更大;另一方面,谷物及其副产品是人类最重要的碳源。因此,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标是食品链中的安全隐患,是食品安全的隐形杀手。
众所周知,黄曲霉毒素能导致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甚至从而诱发肝癌。有报道指出,黄曲霉毒素除了上述危害外,还可能与恶性营养不良和瑞氏综合征有关。恶性营养不良是一种由于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尚可维持生命所需最低水平的极度营养不良症,多见于断乳期的婴幼儿;瑞氏综合征是因为多脏器的脂肪侵润所引起的以脑水肿和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多发于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和儿童。由此看来,婴幼儿及儿童配方食品的黄曲霉毒素超标,确实值得重视。
早在1987年,JECFA已经认为由于黄曲霉毒素普遍性和危害性,不应该对其制定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也就是说,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是没有安全限量这一概念的。JECFA全称是The Join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它是一个国际科学顾问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和评估如黄曲霉毒素等毒物对粮农产业和食品工业的影响。JECFA建议,在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水平应该合符ALARA原则,即其含量尽可能低。
一般来说,人们很重视农药、兽药、抗生素、添加剂、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对食品的污染,对黄曲霉毒素残留和超标的意识却相对较低。然而,黄曲霉毒素危害很大,尤其对于婴幼儿。无论如何,广州市工商局这次公布的抽检情况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当前食品质量现状,有利于老百姓对食品知识的加强和安全意识的普及,有利于孩子们远离隐形杀手。 - [2013-08-07 10:00:00]养猪中的隐性感染猪机体对疫病有一定的抵抗力。然而,外源毒素数量较少或毒力较弱时,会成为潜伏的危害,虽能作用于体内外,但造成的病理过程较轻,也不使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导致猪表现出这种状态的感染称为猪的隐性感染,也称为亚临床感染。
控制猪病的理想状态是将包括毒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各种能导致猪发生感染现象的不利因素拒诸门外。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猪场隐形感染源的普遍,如黄曲霉毒素、猪瘟病毒、猪肺炎支原体和弓形虫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猪场一般都在“带毒养猪”的状态下生产。然而,由于隐性感染的亚临床性,“带毒养猪”不等于发病。如何在该隐性的状态下控制好猪病,减少混合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是猪场长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重大考验。
隐性感染时一个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对猪机体感染的所谓各种类型,都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加以描述,当然就不足以全面反映猪感染的本质。
简单来说,隐性感染仅引起猪产生生理生化水平上的反应,而不引起明显的外在病理反应,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和体征,甚至不引起采食量和其他生产性能的降低。然而,当这种隐性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一些急性症状和病变将随即爆发,严重影响猪场安全和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隐性的生理生化变化,往往只能通过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测才能发现和确诊。可见,临床诊断必须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加剧养猪中的隐性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大量引进外源母猪、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猪源挑选和检疫的不严格及生产管理的不规范可能是促进感染的重要因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循序渐进,生产管理需要认真把控,检疫措施需要严格执行,有利于降低猪场的隐性感染。
隐性症状在人类疾病中也研究得相当深入,肝癌、肝硬化和肝性脑炎的亚临床表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可以肯定,在整个人类和动物的饮食链中,带毒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虽然这些毒素的存在也许不会立刻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但这此毒素的存在会给畜牧行业和食品行业带来严重的生产隐患和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 [2013-07-31 15:00:00]黄曲霉毒素和食品安全农业生产中,霉菌生产出霉菌毒素是普遍现象。例如在谷物、花生和坚果上,基本上都会出现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毒性强烈的霉菌毒素。据报道,在非洲和亚洲地区,黄曲霉毒素已经造成了大规模的疾病爆发和死亡事件。
对于人类来说,黄曲霉毒素被认为是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同时也是食品工业和动物饲料中最危险的污染毒物之一。人类和动物在摄入了中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后,即可导致急性中毒。具体来说,可能会出现包括出血、急性肝衰竭和水肿等现象,也可能影响营养物质代谢并病变,甚至死亡。
1974年秋天,印度西北部两个相邻的地区附近,在超过150个村庄范围内爆发了一起重大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这是在人类黄曲霉毒素中毒历史上最严重一则事件。据报道,这起事件一共涉及病人397例,其中108例死亡。这地区的人们以被污染的谷物为主食,而在这些谷物中被检测到的黄曲霉毒素水平从每千克0.25毫克到每千克15毫克不等。据估计,病人之前每天摄入的黄曲霉毒素B1至少为每千克体重55微克,但摄入天数不能确定。这些病人中毒之后持续出现高烧、黄疸、四肢水肿、疼痛、呕吐和肝脏肿大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中调查员报道了一个奇怪的细节:其中一个村庄爆发了中毒事件后,这里的家狗也出现了相似的病症,甚至发生死亡。通过组织病理学实验发现,病人标本中出现了大面积的胆汁输送管增生和肝脏门静脉周纤维化,并伴随着胃肠出血。
1982年,肯尼亚也爆发了另外一起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经过20家医院证实,这次事件的病人死亡率高达60%。据估计,人们每天的黄曲霉毒素摄入量至少每千克体重为38微克,摄入天数也同样无法确定。之后在2004年,肯尼亚还爆发了更多的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涉及病人300例,其中超过100例死亡。
摄入低中水平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慢性中毒。然而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通常很难及时发现。一般情况下,食品和饲料通常会霉变,动物的生长速度也会降低。然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明显的,也可能是不明显的。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的也能导致癌症。由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有极强的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归类为1类致癌物。 - [2013-07-24 16:00:00]高效、安全和健康的畜牧业发展与动物营养我国畜牧业近年来的稳步发展,为提高农民收入、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来说,畜牧业必须是高效、安全和健康的。动物营养学是为畜牧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成果以及提出的技术对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采食饲料后,消化、吸收并利用饲料中的有效营养成分,用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自身组织,实现生长和生产的整个过程。动物在摄入营养成分后,首先必须满足动物的生命活动,进而修补动物的自身组织,多余的营养成分才能经过动物本身的生物转化器作用,用于其生长和生产,体现诸如肉、蛋和奶等生产性能。然而,前两者对于动物体是必需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畜牧生产来说却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在很多生产工作中,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和修补动物的自身组织,不能像以单纯和片面追求其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生产性能一样被人们足够重视,由此引出一系列如二次污染、循环污染、兽药残留和食品安全等降低养殖质量水平和阻碍畜牧持续发展的日益严重并危害人类健康的迫切问题。
另一方面,动物营养学是综合利用多门学科,研究营养物质摄入、动物生命活动和动物生产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应用学科。例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需要涉及动物生理学,从植物性饲料到动物性产品的转化过程需要涉及动物生物化学,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效率需要涉及高等数学,畜牧生产中多个目标的满足程度需要涉及决策学。总之,动物营养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多门学科的综合应用,以尽可能少的饲料和其他资源的投入,生产优质的畜产品,把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响应现代畜牧的多目标要求,即追求高效、安全和健康。
高效、安全和健康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现代畜牧业,以维持动物身体健康、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动物福利,采用多学科集成和交叉研究,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减少养殖业公害为主线的健康养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对畜禽生长、繁殖和畜产品品质形成的整个过程实施更精细的营养调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 - [2013-07-18 00:00:00]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要求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羊城晚报》在第B08版《健康周刊》中刊登了一则以《高温杀不死黄曲霉毒素》为题目的报道。报道当中,记者邀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唐洪梅作为受访专家,并对黄曲霉毒素洗不掉、烫不死、毒性强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误区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这则消息不仅普及了有关黄曲霉毒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知道了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是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食物中常见的污染毒物之一,是危及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曲霉属真菌包括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集峰曲霉菌、黑曲霉菌和溜曲霉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大类具有相似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迄今在自然界中已被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真菌毒素。在上述的曲霉属真菌中,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最为普遍,广泛侵染玉米、花生、大豆、棉花、高粱、辣椒和坚果等寄主并能持续产毒,其中玉米和花生最易受到感染。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的肝脏及中枢神经有很大的毒害作用,一次性大量摄入可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小剂量长期摄入可引起致畸、致突变和致癌。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它还能通过污染农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利用价值。由此估计,全球每年因此污染问题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2000年以来,由于多批出口花生因污染被退货或销毁,黄曲霉毒素已成为我国花生出口贸易的******障碍之一。然而,我国是世界花生和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其产品不仅是主要的食用及畜牧养殖饲料的重要来源,花生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因此可见,降低农作物和养殖业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积累和残留的粮食和食品,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危害着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高效、安全和持续性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降低粮食、动物产品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具有重大意义。 - [2013-05-07 09:58:27]广州科仁参加“2013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
4月19日-20日,2013年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暨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隆重召开。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企业参加展会,30多个企业举办了科技成果推荐会。数百企业、上百专家,在成都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世界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科技成果,数万人参加了这次饲料行业盛会。
广州科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展会,与众多企业进行交流,其中更有来自巴基斯坦客户来访洽谈合作事宜。同时展会上公司展示了农业部批准使用的新品种饲料添加剂-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快盈佰),吸引了众多其他客户前来咨询技术问题,交谈热络。
此次展会邀请产品发明人 暨南大学 姚冬生教授作了“快盈佰”开发及应用的专题技术讲座,报告后姚教授与现场听众进行友好的互动交流,反映热烈。
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是一款专门分解饲料中毒性******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的酶制剂,具有降低黄曲霉毒素B1在动物体内(内脏、血液、肌肉)的残留,保护肝脏,提高机体免疫性能,改善因毒素引起的屠体品质变差等功能。该产品为解决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提供一种更理想的解决方案。科仁公司展位图
姚冬生教授在作“快盈佰”开发及应用的专题技术讲座
- [2013-04-27 17:06:10]黄曲霉毒素也可能影响猪肉品质安全!猪场的质量管理和人类的饮食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各级政府对此日益的重视和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猪饲料的卫生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养猪的重点话题。然而,饲料中兽用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衍生出的残留问题,严重影响肉猪的出口品质,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广义上的兽药残留除了包括药物、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残留外,也包括猪在生长过程中接触或食入的毒素残留,如霉菌毒素等。
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霉菌毒素会降低饲料的转化率,甚至引起猪只的急慢性中毒,并且霉菌毒素可能会在猪肉、猪肝和猪血及其他猪产品中残留,影响食品安全。黄曲霉菌对饲料原料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它们能产生毒素群,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
一方面: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猪的急慢性中毒。急性症状一般表现为食入毒素后约1到2周发病,导致精神抑郁、厌食消瘦、呼吸急促、步伐蹒跚、呆立墙头、连续腹泻、和粪便干燥或带血等,严重时会突然死亡;慢性症状表现一般为食欲不振、走路僵硬、被毛粗乱等,可能出现突然喜吃青绿饲料,甚至持续啃食泥土、瓦砾等的现象。
病理变化方面也存在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贫血或出血。出血区域广泛,主要包括皮下、肝脏、脾脏、心膜和肠粘膜;慢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黄疸、肝硬化、脂肪肝、肝肾苍白和粘膜血斑等。在显微镜下,慢性病变的标本可见肝、胆管上皮细胞明显增生。
另一方面,猪只常期饲喂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其毒素可以迁移猪肉及其内脏中蓄积起来。据报道,黄曲霉毒素被动物摄入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摄食后0.5-1h,肝内毒素浓度达到最高水平。实验证明,动物摄入AFBl后,在肝、肾、血、乳汁以及鸡蛋中可检测出AFBl,其中在肝脏中残留最多,含量可为其他器官组织的5-15倍(Food Chem.Toxicol, 1984)。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中AFB1最高允许浓度为15μg/kg,我国的食品中AFB1的限量标准为5-20μg/kg,而对新鲜猪组织中AF的残留量规定是不得超过0.5μg/kg,欧盟则不得超过0.05μg/kg。尽管有规定但对动物可食组织中AFB1的残留检测报道极少。
目前对猪的黄曲霉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因此,猪场的预防工作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假如在养猪生产线中的黄曲霉毒素没有得到充分分解,除了会危害猪场本身外,黄曲霉毒素还可能在猪肉及其他猪食品中残留,使猪只成为一个蓄积并向人类传递毒素的储蓄库,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另一方面,黄曲霉毒素不仅在农作物的田间生长、收割前期和饲料的运输贮藏等各阶段均能产生,而且还是目前已发现的各种霉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和耐酸性。基于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普遍性和稳定性对养猪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如何高效、彻底地分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避免造成二次和循环污染,已经成为了现今黄曲霉毒素除毒产品市场中的热门话题。